截至2019年底,東港草莓交易額達到近80億元。當前,遼寧省農業集群品牌眾多,但大多數還處于起步階段。在農業集群品牌發展過程中,存在品牌建設意識淡薄、技術含量低、市場競爭力不夠、龍頭企業實力不足、集群模式單一等問題。而作為全國“草莓第一縣”的東港,品牌建設不到位。雖然東港草莓全國聞名,但是品牌效應和影響力還是不夠。加之同期上市的大櫻桃、車厘子等同類水果,東港草莓面對四面八方的“圍剿”,該如何突圍?
一、東港草銷售莓概況
東港草莓目前年產量超過45萬噸,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。而電商作為東港草莓銷售的主要渠道,可實現銷售額近50億元。通過電商平臺,東港80%的草莓銷往全國。
目前,東港全市約有40家草莓加工企業,主要加工草莓罐頭、草莓果酒、草莓飲料、草莓醬和草莓速凍產品。其中,速凍草莓主要用于出口,并銷往世界各地。
二、制約“草莓第一縣”發展問題
一是東港草莓設施化生產水平較低。東港草莓種植水平低,還處在人工栽培和半機械化操作狀態。自動化、現代化、智能化水平不高,達不到現代農業種植標準,這導致了東港草莓產量和品質嚴重下降。
二是東港草莓精包裝落后,運輸成本大。草莓從采摘到運輸,時間不能過長,但是由于草莓精包裝達不到長途運輸標準,導致草莓容易出現腐爛情況,而草莓的冷鏈運輸成本較大,很難突破長江以南市場。
三是品牌建設不到位。雖然東港草莓全國聞名,但是品牌效應和影響力不夠,品牌沒有塑造起來。南方草莓由于上市快,價格低,在市場上和東港草莓分庭抗禮很多年。雖然東港草莓品牌價值大,品質和口感好于南方草莓,但沒有形成國家“草莓第一縣”的品牌影響力。
四是草莓技術投入不足。無論是種植技術還是研發技術,東港草莓技術投入嚴重不足。草莓種植品種單一,品種老化。“久久”草莓,這個品種已經在在東港土地上種了20多年。是多年來一直延續的品種,草莓品種更新換代慢,將影響東港草莓產量和質量。
農藥、化肥問題是制約東港草莓發展的重要問題。草莓沒有形成標準化種植,大部分種植戶為了節省成本和提高草莓產量,噴灑農藥化肥,嚴重影響了施加有機肥的種植戶,進而優質草莓的銷量也將受到影響。
很多種植戶對草莓栽培技術了解不到位,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等控制不準確,東港草莓口感和品質大打折扣。
五是南方草莓沖擊東港草莓。以安徽長豐為首的南方草莓,上市快、價格低,在市場上對東港草莓沖擊很大。面對其他草莓種植區的崛起,東港草莓該如何守住“草莓第一縣”的品牌?
六是東港草莓品牌被冒用、借用、濫用。
“東港草莓”是全國聞名的品牌,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將“東港草莓”的標簽貼在他們的草莓包裝上面“濫竽充數”。有的地區把草莓成車成噸拉到東港進行包裝銷售,明目張膽地說這就是東港草莓。久而久之,東港草莓品牌形象嚴重受損,銷量下降,價格受壓。
三、“草莓第一縣”該如何突圍
一是提高草莓設施生產水平。進一步提高現代化、智能化、草莓種植水平,建立高標準日光大棚。結合農業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建設,通過互聯網和數字化手段,控制溫度、濕度、光照、營養和水肥,加強有機肥的科學實施,到達現代化農業種植標準和要求。
二是改進包裝,降低冷鏈成本。草莓是一種“嬌貴”軟質的水果,講究的是“新鮮”。從采摘到運輸,盡量減少觸碰,防止草莓腐爛,尤其對運輸過程中的溫度和包裝空間有嚴格要求,溫度不能太高,草莓之間的空隙不能太大。只有改進精包裝,降低冷鏈物流成本,才能讓東港草莓“跑的”更遠。
三是加強品牌建設。加強東港草莓基礎品牌建設、品牌培養、品牌設計。以互聯網為依托,通過淘寶、天貓、京東、拼多多等電商平臺,全方位發展線上品牌建設。通過線上直播方式,加快品牌傳播。
四是加大草莓技術的投入。增加科研投入,培養一批懂草莓技術的隊伍,培養新型農民,形成科學種植技術團隊。不斷培育和引進新品種,提高東港草莓品質,進而長足發展。
五是做好品牌保護。加強“東港草莓”品牌監督和管理。建立草莓種植標準,對于符合標準的種植和企業發放標準證書或者商標。建立健全東港草莓原產地溯源系統。通過草莓溯源系統,查找草莓原產地,防止東港草莓信譽度和美譽度受損。
目前,東港草莓種植規模不斷擴大,增加了草莓市場的激烈競爭。那么會不會影響東港草莓市場?由于東港電商的快速發展,電商早已成為草莓主要銷售渠道。草莓市場很龐大,關鍵在于提升東港草莓質量和口感。如果完成以上幾點,我們東港草莓未來發展前景很樂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