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淵源
東港大米種植歷史源遠流長,早在清乾隆十年之前便開始旱種旱管大紅毛水稻,其歷史長達二百七十余年。東港大米米質外觀飽滿,有光澤、蛋白質含量達到80%以上,富含十幾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。經過蒸煮的米飯,油光泛亮,香味濃郁、柔潤爽滑。
東港市的水稻栽培面積一直穩定在70萬畝左右,年產稻谷近35萬噸,可加工優質稻米24萬噸,鴨綠江米業有限公司等六大米業公司生產的“遼東明珠”、“港王”、“大洋河”、“柳林”牌稻米采用環保壓膜技術,產品已經獲得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頒發的“放心米”證書、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“全國工業產品(食品類)生產許可證”。
2009年,東港大米被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農業部注冊為東港地理標志商標。使用“東港大米”地理標志商標的大米品牌有“鴨綠江”牌、“鴨綠明珠”牌、“蟹田”牌、“遼東”牌、“東港”牌等近20個品牌。
產地
丹東優質稻米主要集中在東港市,面積70多萬畝,占丹東市水田面積的90%以上,年產稻谷3億公斤,可提供優質稻米2億公斤。東港市距大工業基地較遠,土地和灌溉水無污染,氣候溫和,雨量充足,水資源豐富,土壤肥沃,增產潛力大,水陸交通方便,具有發展優質稻米的優越條件,現已成為國家和省優質稻米生產基地之一。主要品種有“中作9052”、“屜優418”、“京越1號”、“東示8號”等。這些稻米具有產量高、適口性好好、膠質含量少、飯味香的特點,優質米的12項指標基本上都能達到。
地理標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