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是中國人普天同慶的日子。因為新春的到來,一切日常所見的平常東西,都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,都在眼中變得美好。
張燈結彩,熱鬧廟會,游園慶典,舞龍醒獅,煙花爆竹,應有盡有。
人們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,說明年近了?,F在已過臘八,人們和平時一樣沒有置辦年貨的忙碌。都說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隆重了,連孩子對過年也沒有那種渴望和期盼了,過年只是流失了時光,增長了年齡,年味兒淡的讓人沒感覺了。
其實年味兒沒有淡,是生活條件變了改變了人們的心理,改變了人們的認知,更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精神。
年味兒是忙忙碌碌。有這樣一首童謠“過了臘八就是年”。
小孩小孩你別哭,過了臘八就殺豬。
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
臘八粥,喝幾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
二十三糖瓜粘,二十四掃房子,
二十五磨豆腐,二十六燉羊肉,
二十七宰公雞,二十八把面發,
二十九蒸饅頭,三十晚上鬧一宿;
大年三十等紅包,大年初一扭一扭。
臘月二十三,學生娃娃放嘍光;
臘月二十四,掃刷抹爐子;
臘月二十五,割肉割豆腐;
我們小時候過年就是童謠里的情形,過了臘八人們就忙碌起來,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。過了二十三更忙了,村里人見面第一句話就問,年貨準備的怎樣了?而現在,不到半天的時間就置辦齊全了,還用得著忙嗎?
年味兒是期盼和渴望。以往過年我們要囤好多天的菜、家里冰箱塞滿吃食、陽臺擺滿串親戚的禮物、一桌年夜飯要張羅好久。以往物資匱乏、經濟不寬裕,可能一年只買一次新衣服……如今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不過年也能吃到“想吃、愛吃”的東西,隨時都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好衣裳;社會的整體服務水平提高、物產供應更豐富,在家門口隨時都能買到“稀罕貨”,平時的吃穿用度跟過年已經沒有兩樣。
年味兒是大掃除,每年一次最徹底的打掃衛生。現在人基本都住上了樓房,就算住平房,平房的結構、設施已經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觀,打掃衛生已不再怎么費勁。
年味兒是貼對聯糊窗紙掛燈籠。之前的對聯都是買了紅紙,親自動手寫的,現在機械化程度提高,基本都打印的,而且越來越精美、越來越速成,很少有人手寫了。
年味兒是放鞭炮。現在的城市大部分禁燃煙花爆竹,這樣雖然少了些年味兒,但是安全程度提高很多。
年味兒是情感樸實串門子拜年。而今隨著手機、微信、抖音、快手的普及,人們拜年基本通過網絡聯通時空的距離。從前車馬很慢、書信很遠,但是紙短情長,現在隔著手機屏幕,甚至隔壁鄰居都通過“衛星”拜年。
年沒有變,年味兒也沒有淡。只不過是人們的心境變了,人情淡了,把年味兒淡出了自己的心里,所以就只剩下回憶。